30岁剩女半年相亲40次后哭了 一个真实的相亲故事
看完这篇文章,想脱单的朋友们,也许就能对自己的现状多一些宽容,也能够有一些努力的方向。01 爱情变难原因一:爱情脚本存在差异前不久,鹅厂专门给杨笠打造了一档相亲综艺《仅一日可恋》。节目里,她的任务就是相亲:与15位性格、年龄、职业各异的单身男性约会,体验一日恋情。男嘉宾中,有一位程序员。
两人边吃饭边聊天,许是出于对杨笠的好奇,以及自己对理想爱情的想象,他问得很直接:你觉得恋爱之后的状态会是怎么样?多多少少会回归家庭吗?如果有哪一天,你挣不了这么多钱了,你会怎么办?……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这就是普通人相亲会问的问题啊。确实,相比和其他男嘉宾的相处:聊酒、一起野餐、边散步边聊聊心里话……这位程序员关心的问题都十分现实。杨笠也在后续的采访中,用“务实”来形容他。为什么同代人在爱情观上有这么明显的差异呢?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在她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中就提到了「爱情脚本」这个概念——它是指,由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所确定的一整套有关爱情的机制:结婚是个必选项吗?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内吗?……在传统社会中,男女都认同:男性负责赚钱,女性负责照顾家庭。所以并不会造成彼此的冲突矛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性对爱情的看法没有改变,但女性开始走出家门,也承担起一部分赚钱的责任。于是,女性会希望男性能分担一部分照顾家庭的责任,然而男性对妻子的期望却并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对角色期望的不一致就会引发关系的冲突。
电视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里,男女主饰演的夫妻,在分工合作中就有这样一个冲突:当男主平匡得知女主实栗怀孕,说“我会全力支援你的”时,实栗严肃地回应说:
其实,爱情脚本,并没有对错之分,它只是不同生活环境对每个人观念的塑造。但是,要想建立和谐紧密的亲密关系,需要感情里的双方都保持成长,愿意反思和调整自己对爱情的想象和期望。02 爱情变难原因二:爱情,变成了价值交换《仅一日可恋》中,不少男嘉宾习惯于直接展示自己的优秀和能力:一个音乐人,多数时间都在单向输出自己的音乐见解:
一个运动型男孩,和杨笠初次见面,便穿上自己的全套装备,在山间滑行:
只有当我们透过外在条件,和人真实地接触,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03 爱情变难原因三:分手的能力,大于相爱的能力豆瓣上有不少网友分享过自己身边感情故事有多么脆弱:我有个男性朋友,最短的恋爱只有一个月,我问他原因,就是觉得女生有点爱发脾气,爱吃醋。我说那你不喜欢她吗?他说喜欢也就那么回事,好看的小姐姐这么多,我凭什么要忍着?我当时真的百感交集。《仅一日可恋》中,也有一个男嘉宾提到,上一段感情分手,是因为对象要出国读书。复旦大学中文系导师梁永安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表示:为了物质,为了房子,为了家人,或者因为异地恋或者出国,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把爱情冲击掉。他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对爱情缺乏信仰:因为再好的爱情里面也充满了冲突、断裂,我认为爱情本身就是在一个飘动的世界里边去建立起一种信心,没有信仰般的爱情的坚持、没有信任的话,它就很容易分离。在这种脆弱、容易断裂的关系里,我们不是把对方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相处,而是将对方工具化——关系能否持续,只取决于对方能不能在满足我需求的同时,不给我带来麻烦。而真正的爱,不仅需要付出心力去维护,还可能面临被伤害、被抛弃的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缺乏真正的情感教育。在豆瓣,就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牵手拥抱kiss,吃饭逛街看电影,谈恋爱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