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长学姐新生答疑 哈佛大学研究你人生的另一半
(大家一起跟梅丽莎say hi!)“Heyyyy Melissa!!!”(梅丽莎好啊!!!)某个周日晚,班级的披萨派对。六十多个同班同学一起笑着向投影屏幕里的金发女孩问好。我拍拍站在自己旁边的Jeffrey,酸溜溜地对他说:怎么样伙计,又想女朋友了吧,嗯?Jeffrey是会穿着方格裙在广场跳舞的苏格兰小哥,我们班的好男人+大活宝,哦不,换成更应景的中文应该是——撒狗粮专业户。Melissa是Jeffrey的女(未)朋(婚)友(妻),目前在伦敦上班。两人已经交往了五年有余,按Jeffrey的话说,他俩是同风雨、共患难的天生一对,“全宇宙唯爱Melissa”,是Jeffrey亘古不变的口头禅,多次差点齁晕了班上同学。哈佛商学院两年,大大小小的假期也有十来个。90%的休假时间里,这两人是“漂洋过海来看你”的状态,不是Jeffrey飞去伦敦陪女友,就是Melissa乘飞机到波士顿会情郎,要么就是“夫妻双双世界游”;最高纪录是周五深夜往,周日清晨返。大西洋,被他们生生变成了一湾浅浅的海峡,任性来回没商量。而性格开朗可爱的Melissa,也自然成了大伙最熟悉、最喜欢的同学家属。
“Dude,你说你们在一起好多年,也算老夫老妻了吧,咋就这么腻歪呢?哎呀,简直受不了。”每每被人这么“嘲笑”,Jeffrey总是半眯着眼睛,微微扬起嘴角,用他那独特的苏格兰口音气定神闲地说:“我们的世界你不懂。Melissa,我就~~~~是爱不够。”忘了说,MBA一年级时有一整个学期,Jeffrey和我是同桌(在哈佛商学院,比邻而坐的学生互称彼此为seatmate,“同桌”)。于是,我也被Jeffrey和Melissa的爱情故事正面辐射了近五个月。还好,我内心比较强大,没觉得太被虐着。说起原因,那也是淡淡的忧桑,因为——在哈佛这片园子,我见了太多令人羡慕的爱情。看多了,也就不太羡慕了。不过,别人家的美好感情,还是给了我十足的正能量。哈佛情侣档中最普遍的style,仍然和“学霸属性”脱不了干系,那就是——一人能拼,二人搭伙更能拼。哈佛商学院的MBA们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不乏在校园和职场中叱咤风云的狠角色,可谓“没有吃素的”。能出成绩的一大原因,用三个字总结就是:有狼性。对目标的坚定和对自我的高要求,和饿狼扑食的那股劲儿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都来自美国南方,读本科时走到了一起,同样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同样在快消品公司工作了四年,同样是各自公司里业绩拔尖的佼佼者。接着,两人一起申请商学院,一起被录取。然而,在人才济济的哈佛,两人纵使优秀,从学历和工作履历上来看,并不算闪耀。不过我必须得说,他俩有着比多数哈佛学生还要强大的动力和决心。刚入学时,我和Ashley、Dan在一个新生下午茶会上聊了起来,当问到未来打算时,Ashley果断说了下面这段话:“Dan和我来哈佛只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不枉费得来不易的深造机会,好好学习,争取每一科都拿到最高档的成绩;另一件事,是应聘进入排名前三的咨询公司——最好是麦肯锡的纽约办公室,成为一名管理咨询师。Ashley说话时的坦率和自信着实让我觉得,这个女生、这对恋人,一定不简单。学期开始后,Ashley和Dan开启了奋斗模式。在我和很多同学看来,他俩不像你侬我侬的情侣,更像默契无间的战友。除了散步时偶尔拉个手,就再也没有其他秀恩爱的举动了。两人组成了一个自律到可怕的team,也确实没时间秀恩爱。虽然被分到了不同班级,但Ashley和Dan是最拆不散的学习拍档。我是图书馆的常客、也被不少人比作“学生中的战dou机”,但依然不敢自诩为“最刻苦的那个人”,因为Ashley和Dan,比我的段位要高。怎么说呢?除了有特殊情况(比如招聘活动),他们一定会在一天的课上完后,相约商学院图书馆二楼东北角的自习长桌,坐定,拿出第二天要研学的案例材料,开始学习。仪式感不是说说嘴而已,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永远是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长——在学习两个半小时后,他们会换上运动衣,一起去健身房锻炼,然后在晚饭后回到图书馆继续自习。
Paul真的很幸福,也是我在哈佛认识的最称职、暖心的奶爸+丈夫。平日的清晨六七点,小夫妻俩会一同起床做早餐;天儿暖和时,就先一起在校园晨跑半小时,之后再回公寓做饭。八点一过,两人兵分两路:Natalia去上课,Paul送Cindy去哈佛社区幼儿园。妻女都忙着上课时,Paul会带上三两本书和笔记本电脑,去查尔斯河对岸最喜欢的玻璃房咖啡馆,点一杯黑咖,一坐一上午——当然不只是读闲书看风景。辞了工作的Paul依然离不开文字,他的小目标是在客居哈佛的两年里写完两本书,出版社都已经谈好了,只待交稿。哦不对,其实是三本。这位仁兄确实有才又多产。去年毕业季前,我和Paul喝咖啡,他欣喜地聊到了第三本书的规划——应读者粉丝们的要求,将自己高中时在博客上连载的小说稍作修改,首次出版。下午的时光属于一家三口(“family time”),绝对主角是女儿。Natalie和Paul会带着Cindy在波士顿的大街小巷逛公园/书店/儿童游乐园,也就是“溜娃”。好几次,我在校园里碰到享受午后阳光的他们仨,然后有约摸三分之一的时间会想:要是能和Paul“幻影移形”,我变成Paul,过一天他的生活,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除了写书陪读和溜娃,Paul也趁机让厨艺有了跨越式发展。一年级下学期时的Natalie生日派对,Paul作为掌勺大厨,竟然烹制了将近二十道头盘大餐,从新美式到加勒比,再到地中海、泰国风,让班里的女生们惊叹Natalie是最幸福的公主无疑,也让男同学们在佩服之余略感压力……“害,去年在芝加哥的时候,这家伙还只会做烤奶酪火腿三明治和凯撒沙拉呢,这也是我第一次享受盛宴!Paul,你是不是看着网上视频学的啊?味道还凑和。”Natalie一边开丈夫玩笑,一边给了丈夫一个结实的吻。“Paul,你想念芝加哥的生活吗?毕竟,曾几何时,你还是个冉冉升起的媒体新星呢。”突然有个不会聊天(或许喝醉了)的同学问了这个耿直问题。“哎呀,我可后悔搬来波士顿了!讲真,来了就不想走了,都是我老婆害的。她和Cindy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MBA二年级上学期时,我因为国内工作繁忙,请了gap semester(间隔学期)的长假,也就没能和上述几个可爱的同学一起参加去年盛夏的毕业式。读到这儿,你是不是想知道他们的近况如何?去年12月自己从哈佛毕业前,我和这几个朋友一一打了电话。“Melissa和我正式订婚了,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想在2020年夏天办婚礼。Leo,你可不可以来爱丁堡?”电话里的Jeffrey依然对女友甜腻得不行,他的苏格兰口音依然浓郁又亲切。“我们在麦肯锡工作都很好,哈哈。不过,我正准备跟咱们班‘官宣’呢!Ashley最近怀孕了,我要当爸爸了!她还是老样子,特拼,正在休斯敦出差忙项目,我们最近总是‘周末夫妻’的状态……”“Leo,如果你明年到肯尼亚旅行,记得告诉我啊。我要调去内罗毕工作了。嗯,Paul会带着Cindy一起到非洲。”——电话这头的我,完全能想象Ashley挺着八个月的大肚子工作的景象,也不禁为Paul的又一次“妇唱夫随”开心得笑出了声。
就以《我爱我家》片尾曲里唱的这一段,结束这篇文章吧: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你是我一生都解不开的疑问你是我怀里永远不懂事的孩子你是我身边永远不变心的爱人
你是我迷路时远处的那盏灯你是我孤单时枕边的一个吻你是我爱你时改变不了的天真你是我怨你时刻在心头上的皱纹
你是我情愿为你付出的人你是我不愿让你缠住的根你是我远离你时永远的回程票你是我靠近你时开着的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