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人的爱情观 纪伯伦说婚姻就是两个相爱的强者
全球畅销作家阿兰·德波顿所著的《爱情笔记》是一部融合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全记录,才子德波顿细述一段情缘中的邂逅、迷恋、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后的倦怠,女友移情别恋、挽回无望、自杀、醒悟,恢复这一系列过程。他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处细节,细细咀嚼,反刍时已上升至哲学层面的思考。他在每个阶段都借助男主的心理活动来表达总结对爱情的理解,作为读者的你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管你的性别如何,或者性取向如何。
这本小说不是寻常意义的小说,字里行间处处暗藏玄机,读来颇有趣味。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吟诵、传唱,话题不断。可以说是一个千古谜题。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阐述着对于爱情的理解和共鸣。一般用小说来阐述的比较多,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曹雪芹就用一个大梦来讲述了一个名门望族的兴衰荣辱史,期间穿插着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有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来阐释的,其中,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兼具小说的特点和哲学的特性,成为中外文学史上影响力比较大的深刻剖析爱情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被划分在小说一类,但其实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建筑工程师在一趟航班上,认识了坐在自己隔壁的一个女孩,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工程师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于是他开始想办法接近这个女孩,没多久他们就开始交往了,之后他们之间衍生出了一系列不同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每一个被爱情困扰的人都曾面对过的。

对于身处恋爱中的男女来说,光有理论层面的东西是不行的,还要与真正的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碰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那些构成我爱情故事背景的建筑,那些让我重新获得生命力的建筑,如今顽固地拒绝改变他们的模样以反映我的内心状态。这种稳固不变提醒我,世界并不反映我的内心,它是一个旋转的独立实体,不管我恋爱还是失恋,幸福还是悲伤,活着还是死去。不可能期望组成城市街道的巨大石块为我破裂的爱情故事发出诅咒之声。尽管它们曾经幸福地迎合了我的幸福,它们现在还有更好的事情去做,而不是在克洛艾走后就随之崩溃。”

我们跟随着德波顿的叙述,来捋一捋他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略他对爱情的哲理性思考:|01爱情并不是宿命,只是偶然的相遇恋爱中的人,都会认为对方就是自己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一位建筑师,在飞机上偶遇了一位平面设计师,他们认识后展开了天马行空的对话,有趣的是,飞机落地之后,建筑师感觉自己爱上了这位平面设计师,并约她在第二天一起吃晚饭。他们的关系进展迅速,男方觉得女方就是他一生寻找的另一半,并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但这件事情并非像建筑师想的那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们的相遇不过是一次偶然,他认为这位女性之所以不一样,不是因为她是上天安排给他的另一半,而是因为她恰好在他需要女人陪伴的时候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先有了谈恋爱的想法,才有了一个对象,而不是先有了对象,后有了爱情。阿兰·德波顿也这样总结:“人们总是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去爱一个特定的人”。
恋爱中的人们都会担心自己在双方关系中表现得卑微、低贱,因此故作高冷来让对方望而却步。所以在恋爱期间,恋爱双方更多得是博弈和互相猜测。|04 学会爱恋爱是两个人相爱得开始,在平日得相处过程中,双方才慢慢开始学着尊重和认识彼此。尊重就是给彼此成长的空间,也给彼此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的自由。在恋爱期间,的生命个体,不是为另一方服务的,我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他的本来面目,不能按自己的心愿,让他长成自己聪明的样子,同样的我自己要走自己的路,不控制别人,也不依赖别人,恋爱中的两个人,都在努力做自己,你在成为你自己,他在成为他自己,都无须做对方所要求的那个人。因为你们本身就是独立自主且相互匹配的。此外,恋爱双方要客观地去认识对方和自己,以便看清对方的现实状态。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才能在爱中了解他的本质。

在生活中,人们常说:“爱情中的女生智商为零。”这是说,身处爱情中的人们对所爱之人的认识很难做到客观,人们才应该去力图实现客观。做到客观地认识对方,在实践中掌握爱的艺术。做好自己不是自恋,而是自爱。布洛姆曾说:“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其实,爱情并不是如某些人所想的那样,距离我们如此遥不可及,实际上并不遥远,获得一份好的爱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自爱、爱人,爱与自己般配的那个人。爱情和时间一样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思想家都进行过研究与分析。大才子德波顿在《爱情笔记》中以小说和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为我们解读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他在书中塑造了两个有意思的人物,一个建筑师和一个平面设计师,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呈现了爱情的不同层面。
更为有意义的是德波顿从心理学、文学、美学、哲学等各个领域旁征博引来为我们阐述了爱情的本质,他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愧是英伦才子作家。他的这部作品让人读起来不仅感到趣味十足,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阿兰·德波顿在书中有一段关于“成熟的爱”与“不成熟的爱”的论述,我非常赞同与欣赏,我反反复复阅读了好多遍,真是切中肯綮,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不住点头称赞。“成熟的爱几乎没一方面都值得称许,他的原理就是,敏锐地觉察到没个人的优点和缺陷。成熟的爱充满自我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痴迷的困扰。成熟的爱是一种由性关系的友谊,相处和睦,令人愉悦,彼此回应。”“而不成熟的爱,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不成熟的爱,其逻辑终点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成熟的爱,其高潮就是共组爱巢和努力避免日常生活的龃龉导致爱情的破裂。不成熟的爱不接受妥协,而一旦我们拒绝妥协,就踏上了迈向终点的不归路。对于一个已经体验过不成熟激情的顶峰的人来说,决定结婚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代价——真还不如驾车冲下悬崖,结束一切。”
而在我们大部分普通大众的爱情生活里,还是遵循的这样一种方式,介绍、联系、吃饭看电影、聊天,如果在同一个城市,一周见上几回面。就是这种平凡普通的场景构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爱情生活画面。是的,我们之间没有几个人能如阿兰·德波顿那样拥有非凡的见地,我们感受着爱情的平凡,有时也癫狂、也痛苦流泪,也曾颐指气使,但更多的是欢喜、默默陪伴与关爱,相濡以沫走过一生。是的,我们都是凡人,都希望在安静祥和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甜蜜,一生一世相伴,相扶相携,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当爱情归入平淡,才会有玲珑剔透的感悟,才会有最美丽最持久的故事。美好的祝福,送给宁静安详幸福的你。